“土家鼓王”彭承金:致力传承土家族摆手舞******
中新网恩施12月15日电 题:“土家鼓王”彭承金:致力传承土家族摆手舞
作者 武一力 郭晓莹
“大家一起来摆手!”14日,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的茶堰坪摆手堂内,随着彭承金一声呐喊,鼓点落下,铜锣响起,30余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的村民围成一圈,跳起原生态摆手舞。
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,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发源于百福司镇,流传在鄂、湘、渝、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,有“东方迪斯科”之称。今年11月,百福司镇被评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。
图为12月14日彭承金正在为摆手舞击鼓 周星亮 摄今年55岁的彭承金是摆手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。他介绍,摆手舞特色浓郁,粗犷有力,有单摆、双摆、回旋摆、老鹰展翅等动作。每逢佳节,或迎接宾客时,土家人常借歌舞表达喜悦。
“镇上世代以农耕为本,民风淳朴,唯爱摆手舞,上至耄耋老人,下至年幼孩童,可以说只要能走路的,都能跳两下。”彭承金说。
彭承金是土生土长的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土家族人,6岁开始习舞,7岁的时候,他用木棒、石头偷偷练习敲打锣鼓,成为村里年龄最小的鼓手。来凤县地处偏远,和许多村民一样,彭承金家里条件不好。13岁时,他许下两个愿望:一是长大后要修路,带着村民富起来;二是传承土家摆手舞。
图为12月14日彭承金正在击鼓 武一力 摄原生态的摆手舞由农耕活动变化而来,脚手同边舞动,屈膝下沉,刚劲有力。彭承金是个“左撇子”,并且身材健壮,击大鼓鸣大锣,节奏鲜明。
2009年,彭承金被百福司镇评为“土家鼓王”。从那以后,他的干劲更足了,每年带领村民在村里的摆手堂演出200场以上,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。村子里开始铺路,修缮房屋。
为将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下去,彭承金除常年组织村民练习摆手舞、击鼓鸣锣以外,还经常到社区、高校进行教学。重庆和湖南的村民也会慕名来欣赏摆手舞,大家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。
土家族摆手舞逐渐走向全国,走向海外。近年来,彭承金带领村民前往澳大利亚、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文化交流演出。
彭承金表示,愿永远做个民族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播者。“我一生都在做这一件事,传承土家族摆手舞,这是我的初心,我的信仰。”他说。(完)
重庆首趟返岗专列发车 890名川渝务工人员“点对点”返岗****** (新春走基层)重庆首趟返岗专列发车 890名川渝务工人员“点对点”返岗 中新网重庆1月30日电 (记者 钟旖)30日17时许,川渝两地890名务工人员乘坐D4881次动车,从重庆西站出发,奔赴广州。 这是春节后,重庆开行的首趟返岗务工“直通车”,将通过“点对点”的方式,把外出务工人员从家门口“一站直达”厂门口。 当天下午,老家在重庆丰都的务工人员黄平提着大包小包行李,通过专用通道验票后进入候车大厅。“不仅走专用通道,还安排了专门的候车区域,既不排队又不担心候车时没座位,这些安排周到、细心。”黄平说,春运期间,车票不好买,重庆人社部门提供的包车、专列等服务,让大家倍感暖心。 在候车大厅,务工人员还收到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准备的返岗“大礼包”,包含泡面、牛奶、小面包、火锅底料、纸巾等旅途食品和用品。 图为重庆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发放返岗“大礼包”。 重庆人社供图据了解,为给务工人员提供乘车便利,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重庆西站积极对接、提前部署,合理制定进站乘车路线和客运组织方案,做好务工人员旅途接驳保障,全程服务引导。车站还专门开辟务工人员专用通道和候车区域,实现进站、候车、乘车无缝衔接。 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开行的首趟返岗专列由重庆、四川两地人社部门协同推进、定制打造,车上的乘客主要是重庆16个区县的返乡务工人员,以及四川毗邻重庆地区的务工人员。 “政府真的是实打实地把我们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。”来自合川区三庙镇宝龙村的村民杨辉在广州务工已15年。他说,春节前回老家,当地劳务经纪人就主动联系他是否有返岗需求,并登记确定了出发时间和线路。30日清晨,一辆面包车停在杨辉家门口,专程接夫妻二人到合川区客运中心,再换乘“暖心返岗直通车”到达重庆西站。“这趟专列到广州南站后,考虑到高铁站离我们厂区远,重庆人社部门还安排了专车,会把我们送到厂区门口。” 据了解,从大年初六开始,重庆已集中输送超110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。接下来,该市还将为有集中返岗出行意愿的务工人员提供包车、包列、包机等“家门到车门”暖心服务,全市预计将开通返岗“直通车”超500趟次。(完)
|